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


全球與區域各種不同自然或人文作用力的角力下,台灣社會近年來面臨了許多挑戰,地理、環境、區域與空間議題越發顯得重要。地理學會作為國內相關議題的重要學會之一,長期扮演了許多角色,學會的會刊也好似理所當然的應該提供相關議題知識傳播的功能。但上述的對台灣的衝擊顯然也對學術界本身造成影響,造成會刊面臨了生存的挑戰,所幸在前主編洪伯邑老師的主導下,妙手回春地讓學會會刊有了新的面貌與發展。

在洪老師高昇為重要國際期刊的主編,而理應交接的學會工作也因疫情延宕,因此臨時接下主編工作的我,自然希望能承先啟後的接續新改版的會刊文化,也讓更多大眾與學術工作者了解地理學的有趣與奧義。目前的會刊仍會有每半年出刊一次的研究型期刊文章,並且在網誌型的會刊網站有多元的文章類型,讓大家可以快速地獲得相關資訊。

會刊網站的部分,包含以下不同的內容:「每週焦點」為國內外相關地理的報導與新知;「學術新鮮貨」為地理界師生發表的新研究簡介;「地理新聲」為新進地理相關科系之老師介紹,或是學生獲獎論文展示;「地理說書」為相關科普與專業書籍之介紹;「會議觀察」為地理相關會議的報導;「野外剳記」為地理相關實察的紀錄。除此之外,另有「特別專題」,例如現今連載的「非地理系中的地理學家」,未來更有更多不同的特別專題企劃。除了上述不同的分類,在今後的網站文章,也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有關自然地理與空間資訊技術的知識和應用的分享。

最後感謝溫在弘理事長、以及編輯委員-彰師大地理系宋郁玲老師、高師大地理系何立德老師、臺師大地理系王聖鐸老師、文化大學地理系朱建銘老師、台大地理系洪伯邑與洪廣冀老師的協助。也歡迎會刊讀者的你們,跟我們一起進行一趟地理之旅!

今日臺灣的地理學界,學術期刊的投稿與收稿之間都充滿不同的焦慮,例如書寫與升等的焦慮、稿源與出刊的焦慮等。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不可諱言,也在這些焦慮的衝撞裡!當我接下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主編的工作,焦慮襲身的當下,並在閃過 0.3 秒「要不停刊算了」的念頭之後,我立馬給自己拋出的第一個問題是:「究竟會刊的閲眾是誰?」在這個自問卻自答不出答案的徒勞中,身為主編的我又給自己另一個比較可以操作的問題:「我們怎麼吸引更多的讀者,擴大會刊的閲眾群?」思索如何擴大閱眾的問題時,同時也自省一個臺灣主要地理學會的會刊,如何聯繫上學會本身的任務?

一直以來,中華民國地理學會致力於促進臺灣社會對地理學的認識;因此,我認為會刊應該把這樣的任務擺回主軸,試著掙脫純學術期刊的束縛,讓會刊觸及更多元的閱眾。於是莫名地在焦慮的心中油然升起「改版吧」的戰鼓!「改版」當然是個面對許多不確定性的嘗試;然而嘗試不是漫無目的,在「閱眾想要讀什麼?」和「會刊可以給什麼?」之間,我想給會刊,乃至整個學會,重新探索「我們的閱眾可以是誰?」的命題。

是的,正在閱讀這段文字的你,改版後的會刊正在嘗試藉由新的內容將你拉攏成固定閱眾!如果你是學術工作者,會刊仍舊保留了經過審查並有原創性的學術論文;另外也增加了「研究紀要」項目,讓正在發展的研究課題可以藉由會刊,激發更多針對該課題未來進展的延續、修正或辯證。改版後的會刊主要增加了「學科新知」和「地理新聲」兩個主題。在「學科新知」中,內容包括定期摘錄國內外地理相關的熱門議題、請地理人以親民的語言簡介其剛發表的中英文期刊論文或專書,並提供全文連結、野外剳記、課程分享等等;而「地理新聲」預計有地理新秀、學生獲獎論文等介紹。

關於閱讀的介面,會刊除了保留半年刊的節奏之外,也將側重會刊網站的經營。網站會更彈性地把上述的內容以即時更新的方式刊登,讓會刊的訊息能以更動態的方式呈現。

在此,我也藉這個機會介紹嶄新的編輯委員會成員,包括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宋郁玲、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何立德、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王聖鐸、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朱健銘、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洪廣冀和莊昀叡等地理學各領域的老師,謝謝他們作為改版團隊的全力協助。也謝謝中國地理學會溫在弘理事長的鼎力支持。

最後,謝謝作為會刊讀者的大家;而除了當閱眾的一員,或許未來也可以讓自己成為改版後會刊的作者之一!

主編的話

莊昀叡 2021.07.01

徵稿簡約


  • 本刊以登載地理學相關之論著與科普文章為主。
  • 本刊版面公開,歡迎提供下列各類稿件:
  • 有關地理學及相關學科之學術著述。
  • 有關地理學及相關學科之技術或理論報告,其研究內容在方法論上有創見或對經驗之累積上有價值者。
  • 對地理學各次領域現有研究的整理與回顧,並提出具體的展望或創見者。
  • 對國內外重要書籍之評論。
  • 本刊暫定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並全年徵稿。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以未在國內、外任何刊物發表者為限。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以中文或英文撰寫為限。惟論文題目、作者名與摘要需中、英文並列。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一律橫寫,並以 Microsoft Word 打字製成電子檔,以利送審及後續作業之進行。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以一萬五千字為原則,或文字連同圖、表經出刊排版後不超過 15 印刷頁為原則。超過 15 印刷頁部分,每頁加收 500 元。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於編輯委員會收稿登記後,經編輯委員會同意送審後,每篇文稿酌收 2000 元審稿費。匯款後,方可分送相關研究領域學者審查,審查意見供編輯委員會取捨文稿之參考。經相關研究領域學者審查後決定刊登之文稿,即安排刊登。待排版後,分別送請各作者校稿,校稿無誤後,正式出刊。

  • 文稿請參考「會刊文稿格式規範」編排,以電子檔(docx/doc格式),寄交本刊編輯委員會(E-mail: bulletin.geogsoc@gmail.com)。(通用)

  • 本刊文稿之作者,應對文章內容及相關發表權之取得,負全部之責任。

  • 本刊研究論文收錄於數位資料庫,投稿作者於文稿接受後需簽署授權書同意著作權之授權,未簽署授權書之文稿不得刊登。簽約公司為:(1)華藝數位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報導學會與學界相關訊息。

  • 研究紀要
  • 地理焦點
    • 野外剳記:野外地理實察報告以及海外交流報告
    • 會議觀察:國際學術交流如AAGIGURGS年會等之趨勢觀察及會心得
    • 學術新鮮貨:台灣地理學界新近發表論文之簡介及推廣
    • 地理說書:新近出版之地理相關學術及科普書籍之介紹及推廣
    • 地理前輩:地理學界資深老師之動態與心路歷程
  • 地理教育:地理教學現場的記錄與發展動態
  • 文稿請參考「會刊文稿格式規範」編排,以電子檔(docx/doc格式),寄交本刊編輯委員會(E-mail: bulletin.geogsoc@gmail.com)。(通用)

  • 研究紀要以一萬字為限;地理焦點與地理教育以一千至兩千字為限。
  • 本刊文稿之作者,應對文章內容及相關發表權之取得,負全部之責任。
  • 地理新秀:新進地理相關學科研究人員之介紹
  • 學生獲獎論文:有關地理學及相關學科辦理之研討會學生獲獎論文
  • 文稿請參考「會刊文稿格式規範」編排,以電子檔(docx/doc格式),寄交本刊編輯委員會(E-mail: bulletin.geogsoc@gmail.com)。(通用)

  • 地理新秀以五百至一千字為限;學生獲獎論文介紹以一千至兩千字為限。

  • 本刊文稿之作者,應對文章內容及相關發表權之取得,負全部之責任。

編輯團隊


編輯委員會:

  • 臺灣大學地理系莊昀叡
  • 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宋郁玲
  •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何立德
  •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王聖鐸
  • 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朱健銘
  • 臺灣大學地理系洪廣冀
  • 臺灣大學地理系洪伯邑

編輯助理:

  • 臺灣大學地理學系趙荃敏

參考資訊


徵稿簡約全文
文稿格式規範

                 匯款資訊

  • 戶名:中華民國地理學會
  • 匯款帳戶:華南銀行台大分行
  • 帳戶:154100005192

                 文稿繳交

  • 會刊編輯委員會:
    bulletin.geogsoc@gmail.com

                 資訊洽詢

  • 會刊編輯委員會:
    bulletin.geogsoc@gmail.com
  • 會刊主編莊昀叡老師:
    02-3366-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