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地理學會會刊


地理學+:在堆疊與重組中前行
盧沛文

作為一個b88正地理,養成在建築規劃領域又回到地理學軌道上的學術工作者,游移過程中地理學的養分,長成我今日的模樣。前主編莊昀叡老師邀請我接棒時,我想到的不只是面對環境,跨時間與空間尺度間複雜關係的地理學,還有屬於我個人的,與地理學之間之間小小火慢慢煮的情感連結。

奠基在前面幾位優秀主編所建立的穩固基礎上,毋庸置疑的,會刊會延續既有的徵稿模式,透過適切且完備的審查機制,將研究型期刊文章呈現在讀者眼前。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以會刊的形式,強化與其他領域的對話和了解,並梳理我自己在游移過程中所長成的「他者」視角 – 畢竟,離開了台灣才更認識台灣,跳出了地理才更了解地理。這類「地理學+」的討論,目前規劃以專題的形式出刊,記錄包含論壇,工作坊,講座所激盪出的跨領域火光,以及電光石火中的學習與反思。

會刊網站的部分仍延續目前的框架,分為每週焦點,學術新鮮貨,地理心聲,地理說書,會議觀察,野外剳記與特別專題等七部分,透過輕鬆而生動的文筆,與讀者分享地理學圈圈裡的大小事。這些大小事就如地理學向外延伸的觸鬚,引導我們更了解圈外的世界,也透過圈外的世界讀懂圈內事。

最後,感謝黃誌川理事長,編輯委員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莊昀叡老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何立德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吳秉昇老師,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林潤華老師,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原友蘭老師與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謝雨潔,以及敝研究室的快樂小夥伴們。因為有各位相挺,我們才能繼續勇敢往前,探索地理學的價值與當代課題。

希望你們也喜歡。

地理學+:在堆疊與重組中前行
盧沛文

作為一個b88正地理,養成在建築規劃領域又回到地理學軌道上的學術工作者,游移過程中地理學的養分,長成我今日的模樣。前主編莊昀叡老師邀請我接棒時,我想到的不只是面對環境,跨時間與空間尺度間複雜關係的地理學,還有屬於我個人的,與地理學之間之間小小火慢慢煮的情感連結。

奠基在前面幾位優秀主編所建立的穩固基礎上,毋庸置疑的,會刊會延續既有的徵稿模式,透過適切且完備的審查機制,將研究型期刊文章呈現在讀者眼前。除此之外,我也希望能以會刊的形式,強化與其他領域的對話和了解,並梳理我自己在游移過程中所長成的「他者」視角 – 畢竟,離開了台灣才更認識台灣,跳出了地理才更了解地理。這類「地理學+」的討論,目前規劃以專題的形式出刊,記錄包含論壇,工作坊,講座所激盪出的跨領域火光,以及電光石火中的學習與反思。

會刊網站的部分仍延續目前的框架,分為每週焦點,學術新鮮貨,地理心聲,地理說書,會議觀察,野外剳記與特別專題等七部分,透過輕鬆而生動的文筆,與讀者分享地理學圈圈裡的大小事。這些大小事就如地理學向外延伸的觸鬚,引導我們更了解圈外的世界,也透過圈外的世界讀懂圈內事。

最後,感謝黃誌川理事長,編輯委員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莊昀叡老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何立德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吳秉昇老師,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林潤華老師,東海大學景觀學系原友蘭老師與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謝雨潔,以及敝研究室的快樂小夥伴們。因為有各位相挺,我們才能繼續勇敢往前,探索地理學的價值與當代課題。

希望你們也喜歡。

主編的話

盧沛文 2023.11.02

徵稿簡約


  • 本刊以登載地理學相關之論著與科普文章為主。
  • 本刊版面公開,歡迎提供下列各類稿件:
  • 有關地理學及相關學科之學術著述。
  • 有關地理學及相關學科之技術或理論報告,其研究內容在方法論上有創見或對經驗之累積上有價值者。
  • 對地理學各次領域現有研究的整理與回顧,並提出具體的展望或創見者。
  • 對國內外重要書籍之評論。
  • 本刊暫定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並全年徵稿。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以未在國內、外任何刊物發表者為限。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以中文或英文撰寫為限。惟論文題目、作者名與摘要需中、英文並列。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一律橫寫,並以 Microsoft Word 打字製成電子檔,以利送審及後續作業之進行。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以一萬五千字為原則,或文字連同圖、表經出刊排版後不超過 15 印刷頁為原則。超過 15 印刷頁部分,每頁加收 500 元。

  • 研究論文分類之文稿於編輯委員會收稿登記後,經編輯委員會同意送審後,每篇文稿酌收 2000 元審稿費。匯款後,方可分送相關研究領域學者審查,審查意見供編輯委員會取捨文稿之參考。經相關研究領域學者審查後決定刊登之文稿,即安排刊登。待排版後,分別送請各作者校稿,校稿無誤後,正式出刊。

  • 文稿請參考「會刊文稿格式規範」編排,以電子檔(docx/doc格式),寄交本刊編輯委員會(E-mail: bulletin.geogsoc@gmail.com)。(通用)

  • 本刊文稿之作者,應對文章內容及相關發表權之取得,負全部之責任。

  • 本刊研究論文收錄於數位資料庫,投稿作者於文稿接受後需簽署授權書同意著作權之授權,未簽署授權書之文稿不得刊登。簽約公司為:(1)華藝數位藝術股份有限公司;(2)凌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報導學會與學界相關訊息。

  • 研究紀要
  • 地理焦點
    • 野外剳記:野外地理實察報告以及海外交流報告
    • 會議觀察:國際學術交流如AAGIGURGS年會等之趨勢觀察及會心得
    • 學術新鮮貨:台灣地理學界新近發表論文之簡介及推廣
    • 地理說書:新近出版之地理相關學術及科普書籍之介紹及推廣
    • 地理前輩:地理學界資深老師之動態與心路歷程
  • 地理教育:地理教學現場的記錄與發展動態
  • 文稿請參考「會刊文稿格式規範」編排,以電子檔(docx/doc格式),寄交本刊編輯委員會(E-mail: bulletin.geogsoc@gmail.com)。(通用)

  • 研究紀要以一萬字為限;地理焦點與地理教育以一千至兩千字為限。
  • 本刊文稿之作者,應對文章內容及相關發表權之取得,負全部之責任。
  • 地理新秀:新進地理相關學科研究人員之介紹
  • 學生獲獎論文:有關地理學及相關學科辦理之研討會學生獲獎論文
  • 文稿請參考「會刊文稿格式規範」編排,以電子檔(docx/doc格式),寄交本刊編輯委員會(E-mail: bulletin.geogsoc@gmail.com)。(通用)

  • 地理新秀以五百至一千字為限;學生獲獎論文介紹以一千至兩千字為限。

  • 本刊文稿之作者,應對文章內容及相關發表權之取得,負全部之責任。

編輯團隊


編輯委員會: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盧沛文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莊昀叡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何立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吳秉昇
  •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 林潤華
  •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原友蘭
  •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 謝雨潔

編輯助理: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楊盛宇

參考資訊


徵稿簡約全文
文稿格式規範

                 匯款資訊

  • 戶名:中華民國地理學會
  • 匯款帳戶:華南銀行台大分行
  • 帳戶:154100005192

                 文稿繳交

  • 會刊編輯委員會:
    bulletin.geogsoc@gmail.com

                 資訊洽詢

  • 會刊編輯委員會:
    bulletin.geogsoc@gmail.com
  • 會刊主編盧沛文老師:
    (04)7232105#2830